安宁区出台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招商动态 |2013-12-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安宁区依托兰州市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结合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大做“山水文章”,不断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使我区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将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促进我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安宁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十一五”期间,安宁区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以较好的发展势头持续向前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旅游接待设施明显好转,旅游资源已整理出来并逐步开发建设,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正逐步建立起来。
(一)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接待人数和收入有所增长
随着安宁区“区区合一”促进经济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安宁区各项旅游工作已纳入正常管理渠道,仁寿山公园、金帝顺有限公司(兰州滑雪场)、兰州植物园和桃海科教宾馆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AA级、AAA级风景区、和二星级宾馆,初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和游乐条件,每年的“桃花旅游节”、“蟠桃节”、“郁金香展”、“菊花展”和“冰雪节”参与的宾客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30余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71余万人次,收入由2006年的599万元增加2010年的7232.5万元,分别以11.4%、11.9%增长,影响力逐年扩大。
(二)旅游业“六要素”配套发展已趋于完善,旅游生产力得到增长
安宁区旅游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行、游、购、食、宿、娱”六大要素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现有各种宾馆、招待所30多家,其中涉外宾馆1家(二星级),标准床位约1300张。国际、国内旅行社和门市部7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旅游公司1家;国家级AA公园1个,旅游景区(点)、参观点3处、旅行社及门市部开辟兰州至全省各地和外地、外国的国内外中、长、短线路几十条。
(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两带六区”发展割据的框架基本形成
兰州仁寿山公园、九洲台和兰州植物园、地震博物馆等得到近一步开发利用。近几年全区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近4000万元。
(四)旅游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观,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得到增强
铺设的油路、水泥路面近20公里,对我区旅游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五)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促销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了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促销力度,在省、市旅游局的统一安排下,多次赴外地区宣传促销,省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积极配合我区旅游部门,制作了如“百姓生活游《桃园舂早》”和“桃花会”等专题片,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桃花旅游节成功举办扩大了影响,使我区客源市场形成了以市民迎春踏青赏花为主体、旅游市场逐渐开发的新局面。
(六)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旅游管理部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努力加强行业管理和基础业务工作,通过行业统计、年检、饭店评星定级和复核、服务技能大赛和行业服务质量评比,通过对景区(点)等级评定等工作,使行业管理取得较大成效,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
(七)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措施更加有力
甘肃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甘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把甘肃建成旅游大省的宏伟目标。
2006出台的《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实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富民产业。2009年5月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的《兰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8—2020)》,把兰州旅游的总体形象科学地定位为“黄河之都,丝路金城”。为此,安宁区需要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抓住有利时机趁势而上,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协调发展,积累社会财富,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